黄颡鱼(Pelteobagrus fulvidraco),鲇形目,鲿科,黄颡鱼属。又名黄辣丁、嘎牙子、黄鳍鱼、黄刺骨,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。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,昼伏夜出。体长123-143mm,杂食,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,食物多为小鱼、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。4-5月产卵,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。在生殖时期,雄鱼有筑巢习性。

#百度初秋打卡挑战赛#黄辣丁鱼是一种受欢迎的淡水鱼,其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高。在养殖黄辣丁鱼时,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技术,才能确保养殖成功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。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辣丁鱼的养殖条件和技术。

一、养殖条件

  1. 池塘条件:

养殖黄颡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,可大可小,但水深应保持在1.5米以上,池底淤泥不宜过厚,以泥沙质底为佳。池塘要求排灌方便,水量充足。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,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–90公斤,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。要求水域面积适中,水深适宜,且具备良好的水源和排水设施。

  1. 水质管理:

黄颡耐低氧较常规鱼差,对水质的要求较高,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澈和稳定。因此,养殖黄颡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–40厘米,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。定期加注新水。黄颡池水不宜碱性过强,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/立方米。在养殖过程中,需要定期更换水体,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净水设备等手段来调节水质,确保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数量适宜。

  1. 饲料管理:黄辣丁鱼以肉食性为主,需要投喂高质量的饲料。在选择饲料时,需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,并按照饲养标准进行投喂。同时,需要注意饲料的营养成分、粒径大小、投放量和投放时间等因素,以满足黄辣丁鱼的生长需求。

二、养殖技术

  1. 养殖密度:养殖密度是影响黄辣丁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。一般情况下,每亩水面的养殖密度为1000-1500尾,具体数量应根据水域条件和养殖技术等因素进行确定。

  2. 苗种选择:选择优质的黄辣丁鱼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。在选购鱼苗时,需要选择体格健壮、无疾病和受伤的鱼苗。同时,需要注意鱼苗的来源和规格,以确保养殖的效益和成活率。

  3. 饲养管理:饲养管理是黄辣丁鱼养殖中的重要环节。在养殖过程中,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和饲料的质量,并做好日常的投喂和消毒工作。同时,需要注意观察鱼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,及时调整饲养措施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
4、鱼病防治:黄颡的抗病能力强,养殖中一般无大病。但在饲养中受季节、气温、水质、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池中的细菌、寄生虫等影响,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,需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,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。

  1. 捕捞销售:在黄辣丁鱼生长到一定规格后,可以将其捕捞上市销售。在捕捞时,需要注意捕大留小,合理利用资源。同时,需要做好销售渠道的开拓和维护工作,以确保销售的数量和质量。

三、黄颡池养黄颡,大致有主养和套养两种形式。具体操作要点如下:

1、池塘主养

池塘主养黄颡,鱼种规格以10–15厘米、体重15–35克左右为佳,每亩放2500–5000尾左右,并配养鲢、鳙鱼各100尾,用以调控水质。饵料日投喂量,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%–4%左右、小杂鱼虾按体重10%左右投喂。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:鱼粉30%–40%,菜饼10%–35%,豆饼20–30%,次粉15%–18%,米皮糠10%–15%,诱食促长添加剂2%–5%。由于黄颡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,因此,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,否则影响黄颡的正常生长。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,对天然种苗还须经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工作饲料。驯食方法: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撒,1–2天后,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,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,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、定时、定量投喂。

2、混养

黄颡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,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,不必为黄颡另行投喂饲料,每亩放50–100尾规格在35克左右的鱼种,可获得10–15公斤商品黄颡。套养黄颡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,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如大口鲶、乌鳢等。

总之,黄辣丁鱼的养殖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技术,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管理、饲料管理、养殖密度、苗种选择、饲养管理和捕捞销售等方面的工作。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,才能确保养殖成功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。